利用高壓電離的方法,使空氣中的部分氧氣分解聚合為臭氧。臭氧發生器的核心技術和設備是發生器中的放電管,采用微間隙介質阻擋放電設計,系統運行電壓為6-8千伏。高頻輸出經升壓系統后產生正弦波高壓電,經電纜與發生器相連,在高頻高壓的作用下,放電間隙產生冷態等離子體放電生成臭氧。臭氧(化學分子式O3)又名三原子氧,因其有類似魚腥味的臭味而得名。當含氧氣的氣體通過兩個電極間的放電間隙時,部分氧氣分子(O2)會被轉化為臭氧(O3)從而實現臭氧制備(見圖 1)。
當高壓電極上帶有變化的高電壓時,電極之間的放電間隙處會產生微放電,氧氣分子被分解為自由態的氧原子O,部分自由態的氧原子與未分解的氧氣分子重新結合生成臭氧(O3)即 O+O2=O3,被稱為“電暈放電”或“無聲放電”。
目前,臭氧已廣泛用于水處理、空氣凈化、食品加工、醫療、醫藥、水產養殖等領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臭氧殺菌的原理和特點詳情介紹。
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空氣二氧化硫污染嚴重,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結構是引起我國二氧化硫污染日趨嚴重的最重要原因。
脫硫就是脫去煙氣中的SO2(二氧化硫),脫硝主要是脫去煙氣中的NOx(氮氧化物),這兩種物質進入大氣會形成酸雨,酸雨對人類的危害非常大,所以現在國家一直在提倡環保,以煤炭為燃料的煙氣都含有這些物質,特別是火電廠,現在建火電廠都要同時建設脫硫,脫硝現在國家還沒有開始強制上。
排放的二氧化硫已接近全社會排放總量的50%這一特點決定了控制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是我國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重點,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又是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突破口。
臭氧在水中對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殺滅率高、速度快,對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質去除徹底而又不產生二次污染,因此飲用水殺菌消毒是臭氧應用的最主要部門,自來水行業是臭氧的最大市場。
氯消毒在自來水廠應用是很普遍的。但臭氧對細菌的殺滅率更高,殺滅速度更快。目前使用臭氧代替氯消毒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傳統使用氯消毒的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在快速發展采用臭氧處理自來水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水源受有機化學工業產物污染,氯消毒后會產生氯仿、溴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氯化有機物(THM),這些物質具有致癌性,而臭氧處理中氧化作用不產生二次污染化合物。
污水處理包括城市污水、工業污水與醫療污水的處理,主要目的為殺菌消毒、去除污染物質并脫色、除味以達到排放標準。近幾年由于水資源匾乏,行業主管部門制定了工業、生活污水回用的法規,提高了處理標準。
工業污水臭氧用來對電鍍含氰污水氧化、紡織印染污水脫色、精煉污水去酚、烷類物質等。美、日、德、法等國近年都建立了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廠,我國???、印染行業也有試驗性應用。
對工業含酚、氰、有機氨、腈、硝基染料、有機磷、有機氯化合物等的廢水處理。用臭氧水處理污水,可使水中酚、甲醛含量降低98%。用臭氧水處理含有氰化物的水溶液時,氰化物濃度可從15mg/L降到0.25mg/L。
需要定期消毒的有隔離病房、放射科機房、病區值班室、更衣室、配餐室、病人電梯間、門診候診室、病區走廊等。病房有人的情況下,強調病房的通風,特別是強調自然風的通風對流,保持室內空氣與室外空氣的交換,自然通風不良則必須安裝足夠的通風設施(排氣扇)。病房無人的情況下,用臭氧氣體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時,每天2至3次。
臭氧作為強氧化劑、催化劑和精制劑而應用于化工、石油、造紙、紡織和制藥、香料工業。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海洋污染日益嚴重,近年來多次發生的赤潮、病毒,使魚、蝦、貝類大量死亡,海洋捕撈產量迅速下降,同時給水產養殖業帶來極大的技術困難和經營風險。在丹麥、美國、日本等水產科技發達的國家研制使用循環水處理技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和巨大的經濟效益。適于水產育苗、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種苗越冬和活海鮮儲運,并已在青島、錦州等地投入使用,使我國水產養殖、育苗業跨上一個新臺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臭氧發生器是利用高壓放電原理,將氧氣轉化為臭氧的過程。即將高壓交流電加在中間隔有絕緣體并有一定間隙的高壓電極上,讓經過的干燥凈化空氣或氧氣通過。當高壓交流電達到10-15KV時,產生藍色輝光放電[電暈],電暈中的自由高能離子離解O2分子,經碰撞聚合為O3分子。臭氧的產量、濃度隨所加的電源電壓,電流等變化。
臭氧發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氣體(O3)的裝置。臭氧易于分解無法儲存,需現場制取現場使用(特殊的情況下可進行短時間的儲存),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場所均需使用臭氧發生器。臭氧發生器在飲用水,污水,工業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鮮,醫藥合成,空間滅菌等領域廣泛應用。臭氧發生器產生的臭氧氣體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通過混合裝置和液體混合參與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