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成本太低企業造假猖獗
早在去年5月份,環保部就曾經對多家央企電廠的脫硫設施,進行過公示處罰,但企業卻依然屢教不改。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坦言,其實大部分企業在設備和技術上,是能夠達到脫硫標準的,但還是有企業不規范操作,甚至以數據造假騙取補貼。
馬軍:實際上脫硫技術從上世紀70、80年代就已經有了,發展到今天,已經相當成熟。在中國上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實際上已經特別強調了脫硫設施的安裝,同時也給予了優惠的電價。這次我們也看到,有些企業還出現了數據造假,就是為了騙取脫硫補貼。
據了解,目前類似于二氧化硫等的環保數據,一般存在三種造假手段:真實的排放數據造假、超標排放的數據造假,以及在線監測的數據造假。馬軍表示,現在針對數據造假的企業也就只罰5萬元,違規成本實在太低。
馬軍:如果認真去查,明眼人很容易發現問題。但是造假的收益很高,很多企業一天處理排污的成本,常常都要在10萬到20萬以上。而數據造假之后,這個成本就省下來了。如果要是被發現,按照現行的法規,只會罰款5萬元。(記者高敏)
原標題:環保部開出史上最大罰單19家企業被罰4.1億元
稿源:中國網
-- 完 --